读了几天书,发现自己真的很渺小,也发现原来很多道理真的就在书里面,当然我一早就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想不到这次那么凸显的感觉,还有10多本,估计要两个月才能看完。。唉。
在我还没没建立好我的投资框架之前,我估计就是持有海信为主了,目标70元,出一半,100元终极目标价。
读了几天书,发现自己真的很渺小,也发现原来很多道理真的就在书里面,当然我一早就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想不到这次那么凸显的感觉,还有10多本,估计要两个月才能看完。。唉。
在我还没没建立好我的投资框架之前,我估计就是持有海信为主了,目标70元,出一半,100元终极目标价。
在股票投资中被套就像手里的一杯热水,在你忍不住最想放下时,才是最需要你坚持的时候。
无论你现在是全职炒股,
还是在犹豫是否辞职,踏上全职炒股之路,
请务必用心看完以下内容,因为它将会启发你的思想,并影响你的生活,甚至是影响你一生……
股市沉沉浮浮,股民忧忧喜喜。
越来越多的人想,与其每天工作的时候还要抽空盯盘,没有时间关注消息和分析走势,不如辞掉现有的工作,加入全职炒股队伍。
全 职 炒 股
全职炒股的人,哪个不是试图拿股票当饭吃,梦想着在股市挣出一生的吃穿用度。但炒股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吃,这个饭碗,好看却并不好端!
每天除了盯着股票的走势,空闲时间变多,无所事事,心累!
交际圈越来越小,与社会脱节,整天窝在家里,身体变差!
在家人朋友看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得不到支持!
股市变幻莫测,万一哪天投入的钱全都亏掉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该拿什么支撑家庭?该如何赡养老人?该如何抚养子女?难以生存!
这样看来,全职在家炒股,并不是那么周全的选择。
为何不试试边炒股边工作呢?
股市从4100涨到4500用了12个交易日,从4500跌倒4100却只用了6个交易日,4100到4500有70%股票平均涨了10.8%,但是从4500到4100点却有70%的股票平均跌了21.3%….. 你是前者还是后者?
1、刘备:其人炒股风格稳健,有大机构背景,擅长精选个股,常半仓。因常留有备用资金,擅长精选个股获得收益,人送绰号“留备”字“选得”,著称于世。市场口碑极佳。
2、曹操:一贯看好大势,不分牛熊,常年满仓,因此小名阿满,这就是常年满仓落下的绰号。个人最大成就是举牌“ST大汉”成功上位。
3、诸葛亮:曾经的主力操盘手,年少时操作风格大胆创新,长出奇谋,年老后心态变坏。后期坐庄“祁连山”失败,“六出祁山”出货都没有出干净,亏损严重。
4、关羽:著名股评家,关羽者,观语也,观看大盘发表评语的意思。由于“刮骨疗毒”有相当知名度,关羽在电视台和华佗一起办有谈话类股评节目《挂股聊读》。关羽最著名的观点是央行“水淹七军”的判断,其后发展确实如他所料,央行降息降准大放水,负隅顽抗的空头们输了个干干净净。
5、张飞:顶级操盘手,操作风格火爆。张飞暗含“飞涨”之意。投资个股常下重仓,收益可观。字“翼德”,是自认为炒股挣钱太容易,钱“易得”也。当初和别人合伙坐庄,合作方架不住巨额收益想要落袋为安,张飞知道之后大怒:燕人涨易得在此,谁敢出货?靠他一人之力,将股票牢牢封在涨停板,之后一连18个涨停,此役被后市称作“当阳长坂之战”,即当然收阳,长期涨停板之意。
6、郭嘉:曹阿满手下的重要智囊,常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机会。当初被袁绍控盘的“北方集团”是大蓝筹,股价高高在上,当大家还在讨论是否要跟进的时候,唯独郭嘉力主做空,还提出了“北方集团”的十个利空。曹操力排众议,满仓做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此后曹阿满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郭嘉!
7、陶谦:主攻ST股、重组股;对一级市场申购新股颇有心得,擅长打新股,中签率极高,人称“淘签”。后来他将徐州股份股权转让给刘备,被后世传为佳话。
8、马超和马岱:均为短线高手。一个是一有机会马上抄底,故名“马抄”;一个最初是穷屌丝,靠贷款炒股发家,人称“马贷”。
9、黄忠:老股民。经历过多轮完整的牛熊转换。擅长短线狙击个股,经典之战是炒作军工板块“定军山”的时候,逼空大鳄夏侯渊,最终让夏侯渊爆仓破产。
10、贾诩:“假许”之意,著名的黑嘴、庄托,特别擅长帮助庄家出货。因为成效显著,被多家实力机构聘用,先后跟过大庄家董卓、李傕、张绣,后来成了曹操集团主要幕后策划人士。
11、蒋干:小散户,热衷于打探消息,被各大庄家玩弄于股掌之间,从中学同桌周瑜那边听来的假消息坑死了自己的老板。
12、袁绍:富n代、红n代。祖上四世三公,含着金汤勺出生。长辈中好几位都是监管层的要员,人脉关系网遍布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甚至是国务院。然而本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坐拥如此庞大家产,竟然还热衷于做短线,赚短差,最终败光了家业。
13、司马懿:最后的大赢家,等同专业的配资机构,善于利用杠杆作用,在乱世中抓住机遇,跟准大势,以小胜大,反客为主,最终三国尽归司马懿杠杆的魅力尽在于此,谁用谁知道。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提前退休的想法纯粹是痴心梦想。不少调查显示,我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深信我们永远也退不了休。但假如退休储蓄金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人人都可以实现退休,甚至提前退休,这个想法是倍受追捧的个人理财博客“钱胡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的主要魅力所在。博客作者是一名名叫皮特(Pete)的39岁男子,他和他妻子及八岁的儿子一起住在科罗拉多州的朗蒙特(Longmont, Colo.)。(该博客最近的月独立访客数量达到了41.7万人,而自2011年4月发表博客以来独立访客总数已达到400万。)
为保护家庭隐私而不想透露姓氏的皮特刚满30岁就退休了。他的妻子是与他一道退休的。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家做全职父母。他们的投资收益提供了生活保障,但是他们想工作的时候也去上班,一切全由他们自己做主。
他们成功做到这一点有何秘诀吗?他们的生活费用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十分拮据:一年大约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52,696元)。他们有一辆汽车,但多数时候骑自行车。外出就餐是偶尔的奢侈之举。购物呢?这也最好避免。但钱胡子先生说,他们的理念不仅仅是精打细算,这是一种用更少的花销享受生活的哲学。
《市场观察》(MarketWatch)专栏向钱胡子先生询问了他的消费理念他是如何提前退休的以及他在退休规划上的见解。下面是我们之间的问与答。
你是否对钱胡子这个名字感到好奇呢?
“钱胡子先生这个名字意在树立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名理财上的超级英雄,”皮特说,“钱胡子先生就是我,但却是一个更爱发号施令更固执己见的我。我发现人们很乐意遵从钱胡子先生的指令,而如果是其貌不扬的老皮特(一名前软件工程师)走上前来开始给他们提供建议时,他们肯定会奚落他。”
你决定提前退休的时候年龄有多大?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实现你可以退休的条件?
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小就有勤俭节约的本能,因此我总是倾向于存点钱而不是把钱花光。我妻子从我们相遇时开始也一直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消费者。因此在我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们最终搬到了一起。做了几年的全职工作之后,我们的投资账户里开始积累了一些资金,我们就想,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些钱来做点有用的事情。
2002年左右,我们最终决定想要为人父母,而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降生之前就从我们那要求相对较高的技术行业退休的话,那简直太好了。这种想法确实增加了我们减少支出增加投资的动机,于是我们着手行动起来。到2005年底的时候,我们攒下来的钱产生的被动收益从理论上讲足以永远维持我们的生计了,因此我们辞去了正式的工作,自那以后就随性而为。现在我们的儿子不可思议地都已八岁了。
你们是如何确定要多少钱才足以退休的?
由于有阅读股票投资方面书籍的长期爱好,我意识到一般说来,你可以指望你的储蓄金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产生4%的回报,这样它很可能是永远花不完的。换句话说,若要退休,你需要的资金大约是你年度开支的25倍。因此,我们对我们的花销和我们的资产 值进行了跟踪记录,当我们达到了那个神奇的数字时,我们就宣布自己“退休了”。
你们最早是制定了书面的退休计划呢还是只粗略估计了一下要努力积攒的资金数量?
大部分的钱是在我们弄明白提前退休那些事情之前攒下来的,但是一旦情况变得稍微明朗了一点,我们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年里,退休的愿景是“拥有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3万元)的投资,加上一套已偿清贷款的房子”。这就足以产生2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250元)的花销费用了,如果你没有房租或按揭贷款需要支付的话,这笔钱可以支撑很长时间。
在你看来,人们制定书面退休计划的重要性有多大?
退休计划是书面的口头的还是心中的在我看来并不重要,但我的确要鼓励大家开放思想,看到提前退休是一件现实而且可能的事情。它不是一个类似“某一天”“永不可能”或“等我65岁的时候”这样的模糊空洞的概念。退休(或者说经济独立)的意思不外乎是说你的生活费用由非工作收入负担。在最差的情况下,要求的资金是你年度开销的25到30倍,这笔资金要用于投资。如果你有资格获得养老金或社会保障金,事情就更容易。
你是和理财规划师一块儿合作还是自己独立管理财务?
我一直都喜欢自己独立管理财务。在博客上,我和整个理财行业在进行着一场善意的角逐,因为他们过度注重在很老的年纪拥有了数以百万计的积蓄之后退休正因为如此,你可以到去世为止每年花费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5万元)。效率高得多的做法是你自己能够掌控你的物欲追求及花销,这样你能够以那笔资金的很少一部分数量更快乐地生活,那可以减少你当通勤一族到单位上班的时间20年,或者更长时间。
在你看来,制定月度或年度开支计划或预算对大家有多重要?
这其实取决于你的个性类型。我在自己的人生中任何时候都没有制定过开支计划或预算。相反,我在进行任何采购或花钱之前只是运用了一套简单的价值观念:“如果我的目的是为自己创造终身的幸福,这笔钱在此是物尽其用了吗?”
由于我看重自由和经济实力,这就自动排除了相当多的购物行为。比如,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曾是一个资深车迷。但我没有跑去借钱买讴歌(Acura) NSX,因为相对于一辆豪车,我觉得把那笔钱留作别的用途更有价值。如今,我终于可以不用借钱就能买得起那辆车了,但我很高兴地发现我买车的欲望已经荡然无存。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大量地削减开支无异于像斯克鲁奇(Scrooge, 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里的守财奴译注)一样生活,没有任何乐趣。对此你做何感想?
如果你告诉自己那就是生活将来的样子,那么你就会真的变成那样,生活也不会有乐趣。但如果你弄明白了做一个快乐的人意味着哪些基本的元素时,你就会意识到为自己买更多的东西与你有多么快乐根本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基本的元素包括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健康有回报的工作有发挥创造力及帮助他人的机会等。
在这些东西上下功夫,你就会立即开始过质量好得多的生活。很快,你会感到纳闷,那种想要拥有一艘潜水游艇的奇怪冲动来自你旧有自我中的什么地方。
调查显示,有很多人担心退休的事情,他们没有攒下足够的钱,感觉自己可能永远也退不了休。对那种处境中的人,你能就如何扭转他们的境况提供一点建议吗?
扭转局面的最快办法是要意识到你能掌控的东西比你想象的多很多。实现退休的时间只取决于一样东西:储蓄率在你的实得工资中所占的百分比,而这又完全取决于你的开支。因此,就在你学会过一种不那么奢华的生活的时候,突然之间云开雾散,你的理财前景就变得相当光明了。
对于一名或许没有任何信用卡债务但还在偿还按揭贷款并拥有10万美元左右退休储蓄金的五六十岁的人,你会对他说点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案可以让这个人在他60岁出头的时候能够退休?
那个状况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可是一旦你意识到自己的钱是在哪些地方漏 掉了,并改变你的生活,好把更多的收入积攒下来,转变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对多数人来说,从零积蓄到实现经济独立,10到15年时间很充裕。因此,由于起步就有10万美元的优势,加上所有子女都离家单过,这位已年届55岁的人也许具备很好的退休条件。把社会保障金收入计算在内的话,退休的时间甚至会来得更快。
你认为退休生活需要的资金大约是退休前收入的85%这条经验法则是准确的有用的危险的还是无害的?
这条法则对那些现在要花光差不多所有收入并打算在退休后延续这种习惯的人来说是一条很好的指导原则,但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这样的法则荒唐可笑。
一种实用得多的观念是把收入这个概念和支出分开。你的收入是由你的谋生手段决定的,但你的支出应该是根据你的需求真正让你感到快乐的事物和经历来决定的。例如,我家一年的需求最终加起来总是在25,000美元左右。因此,那就是我们开支的数目,不管我们挣了25,000美元还是20万美元。
所以,一旦我们一年的退休收入稳定地超过25,000美元,我们在经济上就独立了,于是我们决定退休。
我不想有任何病态的想法,但一个人可以活多长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退休计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你是如何处理这个无法回答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的?养老年金及/或长期护理保险是你们的长期理财计划当中的一部分吗?
如果你的退休计划制定得当,你的预期寿命可能实际上与你的计划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因为,30年退休生活所需的资金数量几乎相当于整个余生所需的数量对大笔钱进行分期偿付产生的奇怪的行为等式。
我自己没有加入养老年金计划及任何形式的保险,虽然那些产品对有些人的确有价值。那些想法都是以统计数字和概率为依据的,而当你好好算一算就知道,你自己处理事情实际上更安全一些。手里有足够大的一堆可以创收的资产(证券用于出租的物业等等),你的积蓄可用的时间会轻而易举地超过你的寿命,说不定到你去世的时候还大大增加了。这一大笔积蓄还可以让你在不怎么影响现状的情况下支付预料之外的开支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医疗费用这样的麻烦,迫使你消耗了部分积蓄,你可以有很多年时间进行调整。
你过去曾经说过,“让你的钱为你工作”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不是说在银行开立应急储蓄账户的想法被人用得过度了?人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应税账户而不是使用银行账户把更多的积蓄投资到金融市场?
是的,我一直对建立应急基金的想法表示质疑。应急基金对那些初涉金融市场的月光族那些热水器坏了就会入不敷出必须靠信用卡借钱度日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具。但是一旦你的经济状况有了起色,你的信用卡就成了一个月度的缓冲工具,你的投资账户就是你的应急基金。
因此,我根本没有储蓄账户,支票账户上只有几千美元的活期存款。如果产生的一大笔意外开支超过了我的收入,我会把它与所有其它每月开支一起用信用卡支付,然后卖掉一支指数基金的部分份额,赶在月末信用卡自动还款之前将钱转回给银行。我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必须超信用额度花钱的情况。
这样好处在于,如果你的支出远远低于你的收入,这些应急花费就会变得少之又少,因为钱总是有盈余,每个月你都必须清理这些盈余,将其拿去投资。所以,如果热水器坏了,你就去买一台新的,当月只不过少做点投资而已。
你觉得从何种程度上说,住房出租收入是你能够提前退休的关键?
程度很小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拥有最辉煌的房东生涯,因此我的租房收入只达到了中等水平。不过优选出来的出租物业带来的回报可能远高于股票,这就可以真正让头脑精明的人加速实现退休计划。就我自己的个案而言,我利用出租住房和炒股省出来的工作时间大约只有一年。
你是否认为利用额外的储蓄来偿还按揭贷款或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是更好的做法?
对于纳税等级高的人来说,利用401(k)退休福利计划投资费用低的指数基金就可以轻松打赢此仗,尤其是在雇主还要缴纳相应份额的情况下。对于在应纳税的非退休计划账户中进行投资的问题,那完全取决于利率(以及你是否对投资股市的估值或周期调整市盈率格外精通)。
现在,在股价高企利率极低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两种投资方式可能有点难分高下,令人丧气,你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投资都行。但如果按揭贷款利率达到了6%或更高的水平,我还清住房贷款的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身背学生贷款汽车贷款或信用卡债务等其它债务的人,在利率升高时, 我更会优先考虑偿清债务。
听起来你的成功好像很多都与削减开支有关系,但我知道我的读者中有些人其实很厌烦听到这种“砍掉拿铁咖啡”的想法。对那部分读者你想说些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削减开支绝对是增加财富的最强方式。这是因为钱再多,要将其挥霍殆尽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去问问78%的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NFL)运动员,他们在关闭了职业运动生涯这个挥金如土的水龙头之后不久就遇到经济问题。几乎所有的预算也都可以做到削减一半,让砍掉了拿铁的那位幸福之人省出50%甚至更多的收入。
但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不是减去奢华的享乐首先要消除你贪图奢华享乐的欲望。如果我渴求一辆2014款的宝马汽车(BMW),开着我那辆2005款的两厢赛恩(Scion)就会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但由于这辆小赛恩大大满足了我之所需(我反正通常是骑自行车的),我实际上达到了目的,过上了更快乐的生活,与此同时,我甚至在货币贬值和有其它开销的情况下一年还攒了两万美元的积蓄。这一切之中很容易办到的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摒弃对任何昂贵奢侈品的追求,它们目前占了我们大部分的支出。
有什么东西是你喜欢购买而不会放弃的?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奢侈品,有了它们生活才有乐趣。我早餐时喜欢喝美味的咖啡,晚餐时经常喜欢喝葡萄酒,我们最近吃的都是非常高端的食品。我们住的漂亮房子里到处都是好东西,我们还经常去旅行。就在我享受这些东西时,我还嘲笑自己过着如此奢靡的生活,以此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幸福的必然要素。如果我经济上无力承受,我会立马放弃它们比如,假如我们背上了债务,或者假如它们危及到了我们过自由生活的能力。但既然生活是一种冒险,而且没有必要追求完美,我们索性涉猎一下美国生活中所有那些正常的奢侈享乐。
你写了很多关于自力更生的东西包括自己充当勤杂工。对于那些觉得自己不擅长修修补补又没有足够信心整修自家房屋的人,你有何建议?家居维修对他们来讲会是预算杀手吗?
事情都是越做越好的。以我之见,可能除了忙碌至极的首席执行长(CEO)们和摇滚歌星之外,每一位房主应该能够照料好房子,并且可以轻松学会如何去做。把这些基本的家务包给他人去做又贵又不能令人满意找到并监督一位承包人所花的时间经常比自己干活花的时间还多。
关键是一开始就要假想事事都很容易,因为实际就是如此。然后你只需从图书馆找来一本书,在YouTube上看几段相关话题的视频,接着开始动手。你也可以参加家得宝(Home Depot)公司的免费讨论,在你的朋友关系网中向那些心灵手巧的人求助。人通常都是喜欢帮助别人的。我的朋友向我求助时,我花费了很多自己的空闲时间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家装建议和帮助。
说到花费,到外国旅行怎么样?就因为花费太高而直接否定吗?
旅行的花费根据你的选择可贵可便宜。最近我们做了不少旅行,每年都在加拿大度夏,去年冬天很长时间都是在夏威夷(Hawaii)过的,近几年还到过其它好几个国家。但如果你到那儿之后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追求慢节奏的真实体验而不是每天住豪华酒店玩蹦极运动,花费会少很多。我最喜欢的旅行之一是在一个冬天从科罗拉多开车南下到墨西哥湾沿岸(the Gulf Coast),我们带了一顶帐篷和一只皮艇到那儿,在德克萨斯的热带地区我们发现的海滩和水域悠游了整整一个月。
你为何要开博客?
开博客一半原因是出于灵感,一半原因是出于气恼。我和我妻子2005年底从现实的工作中退休,但是我们周围所有的朋友和同龄人都在工作。随着他们的事业成功和收入增长,我不断听到这些关于资金紧张退休无望的抱怨。可是瞧瞧他们的生活的方式,我能够看到钱到底都是在什么地方漏 掉的甚至在他们似乎都没注意到的时候。因此我决定开这个博客,把我的想法拿来与世界分享,不是用非请自来的理财建议来搅扰朋友。
转-腾讯新闻。
进入股市两年时间了,总体仍是亏损,走的也是一般股民都走过的路。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也算是运气好,买卖几次都是稍有盈利就抛出,10年3月份大盘形势还好,看一个博客的分析,买了宁波富邦,三天25%的利润,直接自我膨胀了,给家里打电话信心满满的说股市没什么难的,才三天就赚了几千块钱,以后还会赚更多的。慢慢的也找来了不少股票的书籍看,但关于技术指标的基本上没看,感觉技术指标不但滞后而且人为因素太大,主要是看关于成交量和均线的。看了一段之后,研究了书中列举的例子,觉得自己学成了,只要照着书中介绍的那些k线,均线形态去找符合的股票就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了。结果可想而知,不能说那些理论没用,只是自己不能活学活用或者说经验不够,生搬硬套的,教条的依靠某一种形态去做股票应该会是小赚大赔的一种局面,因为形态都是可以人为做出来的,隐藏在这些形态背后的主力的真实意图不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是看不出来的。
忘记了是谁说过,金融市场就是资金对资金的绞杀,很像五毒教里的蛊,实力强大的资金才有话语权。无论在生活还是这个看似自由的市场中,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都是由一股超强实力的集团掌控的,市场上充斥的什么战胜庄家的书籍都是忽悠,没有任何个人或者实力差的集团能战胜占主导地位的强者,我们想在这个市场中生存,就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能做的只是恰当的时候下注,跟随着庄家一道把在低位得来的筹码在股价攀升的过程中慢慢卖给下一个幻想会一直涨下去的人。股市中不是有博傻理论吗,即使一支股票一个月内涨了一倍甚至两倍,仍然有人会买进。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在这里永远不会缺少机会,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是炒股的真谛也是难点。
做股票的高级阶段是坐庄,引领其余的人跟风,散户因为各种限制,能做到比大多数散户提前一步就已经很成功了。
股票的所谓规律也许只不过是强力的资本想快速增值的方式,吸筹,吸盘,拉升,强势的股票少不了的三个阶段,并且越是强势的股票形态越是清晰,就像一个有自信的人当然能斩钉截铁,从不会犹豫不决,即使遇上外部不利的环境,也只是暂时阻挡自己前进的脚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