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信念
Red 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 Andy 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于是 Andy 能够用二十年挖开 Red 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 Andy 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Andy 也不是。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 Andy 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2]、自由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 Andy 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 Andy 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 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假 Red 之口,Darabont 直指卑微。
Brooks 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 Red,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 Brooks 一样离开。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3]、友谊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Red 和 Andy 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来自臭名远扬的鲨堡监狱、来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来自哲理导演达拉邦特的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讲述阴暗晦涩牢狱生活的监狱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友情、困顿、希望与梦想的电影,剧中的男主角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谋的设计、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便是自始至终都能给予人们希望。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电影佳作。
——《华盛顿邮报》
《肖申克的救赎》和《圣经·出埃及记》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被广大影迷所喜爱的影片,在分析《肖》之前,我想先叙述一个故事,一个《圣经·出埃及记》的故事。
犹太人始祖之一雅各有子众多,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约瑟,其他几个兄弟很嫉妒他,就趁一次一起外出的机会把约瑟卖给了商人做奴隶,而对父亲谎称约瑟在野外被野兽杀死了。

约瑟被带到埃及,又卖给一个埃及贵族做奴隶。而那个贵族的妻子看上了约瑟的才华,就百般地勾引他,结果被约瑟严辞拒绝。于是这个女人反咬约瑟调戏自己,约瑟被送进了监牢。
一天,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也被关进监狱,晚上,这两个人各做了一个梦,就找约瑟来解。约瑟说这两个梦说明:3天之后,酒政要被释放,而膳长要被处死。3天后,约瑟的预言果然都应验了。
不久,埃及的法老也做了两个梦,先是梦见7头瘦弱的牛吃掉了7头肥壮的牛,又梦见7个细弱的谷穗吞掉了7个饱满的谷穗。谁也解不出这两个梦,酒政就把约瑟推荐来,约瑟从监狱到王宫,告诉法老,这两个梦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即天下将有7个丰年,继之以7个荒年,荒年之害将远大于丰年之得。他向法老提建议,在丰年蓄积粮食,在荒年售出,既度荒,又谋利。法老很欣赏约瑟,就把他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任命他为埃及的宰相。
事情果然像约瑟预言的那样,7个丰年之后7个荒年来到了,天下绝粮,只有埃及有仓储。犹太地区也面临粮荒,约瑟的兄弟们也要到埃及来买粮食,他们没有认出约瑟,被约瑟狠狠地报复了一通,最后兄弟和解,犹太人全族迁到埃及。
由此看来,《肖申克的救赎》与《圣经》中犹太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节构架上惊人地一致,曾经有人把《肖》比做《基督山伯爵》,而我则认为比做《出埃及记》更恰当一些,因为后者无疑与《肖》有更多共同之处。犹太人几百年间的遭遇在《肖》中被浓缩到了20年,安迪则兼两代犹太人族长约瑟和摩西于一身。
《肖》剧与《出埃及记》在大节上处处契合,正与西方人心理上的文化积淀引起共鸣,
这应该不是无意得之,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视野从西方扩展到整个人类文化圈,受侮辱与损害者起而复仇、向施暴者连本带利索还的故事,从来都为人类各个民族所喜爱。几乎每个文化发达的民族都有类似的故事或传说。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语云:历史在很有耐性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此话就历史真实来看未必为真,但却是几乎所有人类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
在戏剧里,一个人被打得越狠,被踩得越低,被欺压得越万劫不复,他的报复就越让人痛快,戏剧性就越强,也最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安迪在几乎不可能站起来的地方站起来,在几乎不可能活过来的地方活过来,从烂泥里站起来,从阴沟里钻出来,从坟墓里爬出来,这种生命力已超越了人本身,是神的光芒。大雨冲刷着他的身体,荡涤着他的灵魂,他用地狱的眼光看着曾经真真切切发生在周围的一切,他用雷一样的声音怒吼:“归还的时刻到了!”
希望的启示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你撒下渔网,等待捞起的浪花和鱼虾;希望是你埋下的种子,等待来年的小苗茁壮成长;希望是你昨天的努力,等待明天的成果。希望是什么?它还是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 Redemption)一片的主题: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刺激1995》(以下简称《刺》)讲述的是一个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ANDY,因被误判杀妻及其情夫锒铛入狱,送往缅因州的监狱。长达二十年的狱中生活,从年轻到两鬓斑白,从平白无辜到锒铛入狱受尽折磨和毒打,却从未磨损他渴望追求自由身的梦想。他运用自己的理财技能改变了狱中孤立无援的处境,结交了朋友,最后逃出了牢笼获得自由之身,还帮助了狱中老友RED(摩根.弗里曼饰演)实现了愿望。
这是一部经典的监狱片,导演在片中精心埋下了许多伏笔与对照,在监狱的广场上,RED对安迪说:希望没用,你最好认命。希望只是妄想、痴人说梦…,但当他不能忍受在监狱里耗尽了40年光阴,一旦假释出来,无法忍受小便不需要汇报的时候,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寂与恐惧,他习惯了被囚禁的生活体制,虽然一开始他厌恶这个体制,但是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个体制,他无所适从,他几乎想到了走前人的老路自尽于社会,是安迪用自己的传奇教会了他什么是希望。终于他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千里迢迢与安迪赴约时,他也开始了生命的重生希望,并体会了希望之美的所在。一瓶冰冻啤酒、一张《费加罗的婚礼》的唱片…都可以超越失意之人的梦想,使我们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和脱离自己丑陋外壳获得重生的希望。
剧中有这样一个有意思对白。ANDY:“life is what?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生活是什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对于生活在社会的你我他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怀着理想和信仰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我们经历过多少失败和挫折,又见识过多少虚伪和丑陋,成熟是什么,是带着面具世故地说“人要适应社会,让理想见鬼去吧”,我们常常被一个无形的枷锁所栓牢,就像一个扯线的PUPPET(木偶),线的一端是工作,另一端是自己的家庭,童年多少纯真的理想和梦想在现实中随风而逝。我们就这样轻易地被世俗和社会所征服,忘却了HOPE希望的伟大力量。
所以我很钦佩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是他让我学会了什么是希望,让我有了摘掉自己面具解剖灵魂的机会,当他不畏穷凶极恶的典狱长和残暴的狱警长官在狱中放起了《费加罗的婚礼》这一经典音乐,这一音乐虽然让他、狱中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囚犯、屏幕前的我无法领略美妙的意境,但足够了,至少这是美丽的音乐,这一英勇行为唤起了我们的回忆和反思。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失败,有失意,有低潮,我们缺乏乐观的精神,我们忽略了希望的启示和作用,我们常常抱怨和沮丧,彷徨和焦虑,可是我们很快地说服自己去适应,去习惯。片中安迪对着他不公正的遭遇进行智慧反击、面对强暴自信而从容地微笑。他凭借的是什么?希望!人一旦有了希望就拥有无穷的动力,最后他获得了成功。“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是对片中ANDY最好的赞扬和写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丑小鸭和美丽的鸟不是天生注定的,当我们放弃了希望,让自己带上“认命”的自卑枷锁,我们变成丑小鸭,当我们有了希望,并付出心血去努力,生活也许会欺骗我们一时,却阻止不了美丽的羽毛生长出来!

朋友,当你在碌碌无为中打算终此一生时,去看看这部片子吧,它也许不是最好的影片,可是它带给你的启示是无穷的。 |